FDA 警告信的核心价值在于清晰指明 “哪些行为不符合法规要求”,其中列举的违规点(如质量体系存在缺陷、设计控制失效、标签出现错误等),堪称企业自查自纠的 “反面教材”。其具体作用如下:
(1)企业可通过案例理解抽象条款的实际应用
例如,某警告信提及 “未对软件更新进行设计验证(820.30 (g))”,其他企业可检查自身软件迭代流程是否满足该要求。
(2)通过批量分析警告信,可发现 FDA 近期重点关注的风险点
如 2023-2025 年高频出现的 “网络安全漏洞”“AI 算法验证不足”“临床数据完整性问题”,从而针对性强化相关环节,避免成为下一个监管对象。
(3)警告信中提及的 “无菌屏障失效”“电气安全缺陷” 等问题,可能导致产品召回或患者伤害
企业可对照检查自身生产流程(如灭菌工艺、设备校准),避免因同类问题引发召回(FDA 数据显示,约 30% 的医疗器械召回源于警告信中常见的质量体系缺陷)。
(4)通过分析同类产品的警告信
(如某类体外诊断试剂因 “性能验证不足” 被警告),可提前完善验证数据,避免上市后因合规问题被暂停销售。
1、查询 FDA 向医疗器械企业发出的警告信直接访问 FDA 官方警告信页面,登录以下链接
https://www.fda.gov/inspections-compliance-enforcement-and-criminal-investigations/compliance-actions-and-activities/warning-letters。
打开界面如下:
如何实际演示上图中“Search搜索”和“Filter by按...筛选”选项,一图看懂:
2、理解警告信的发布逻辑
与 FDA 483 表格的关联警告信通常是 FDA 对企业未能有效整改 483 表格问题的后续措施。例如,某医药企业因未完全回应 2024 年 FDA 483 表格中的缺陷,于 2024 年 7 月收到警告信。因此,可同步查看 FDA 483 表格页面(如 https://www.fda.gov/drugs/cder-foia-electronic-reading-room/frequently-requested-or-proactively-posted-compliance-records)以追踪整改动态。
分类标签解读警告信会标注违规类型,例如: 指出某企业生产过程不符合质量体系法规(21 CFR 820),某企业 涉及标签或说明书问题。
历史档案查询
超过 3 年的警告信会被归档。
访问 https://www.fda.gov/archives,输入企业名称或年份可检索历史记录。
更多文章阅读: